close

對於成功不用太得意,若是失敗也不用太悲傷。不過,還是要加上自己的努力,因為不努力,因果的「因」就沒有了。只要盡力了,主觀的條件具備,即使付出後,客觀的條件沒辦法配合,還是能心安理得,這即是「因緣論」。

所謂「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」,但是否一定是這樣呢?不一定。種瓜不一定得瓜、種豆不一定得豆,如果天不下雨,農作物就乾死了;但若是老是下雨,農作物也會淹死,變成種瓜不得瓜、種豆不得豆。那麼不種瓜、不種豆,是不是可以得到瓜、得到豆呢?當然更加得不到。所以在因緣中,自己所能掌握的「因」必須先具備。

有的人面對因果,是用等待的態度,心裡想著:「我的因緣還沒有成熟,所以我在等!」因緣是要自己主動去掌握,不是被動等待,必須加強「因」的部分。無論在什麼情況下,要能夠先把自己的「因」準備好,然後待「緣」。當然,緣也要我們主動促成其事,緣不是被動等待的,如果條件不夠,就要想辦法加強,那麼緣也就會成熟了。所以「因緣」這兩個字,因就是「因」,緣有時候也是「因」,要自己去努力促使它成熟。

因是主觀的,緣是客觀的。緣不一定是助緣,有些是逆緣。緣是自己控制不了的,我們只能夠從因著手,充分準備。順緣來了,當然好歡喜,但是有時順緣卻可能變成逆緣,這就是因緣不可思議。為何順緣會變成逆緣?順緣來的時候,它本意沒有要變成逆緣,但卻成了逆緣,連緣本身也沒辦法控制。然而,修行會讓我們的頭腦出現正面念頭,如果不修行,頭腦裡出現的負面念頭,就會把許多順緣變成逆緣。佛法所講的第二個層次,是從理論到理解,然後加強我們人生觀的正面性、正確性,這樣才能掃除佛教一向給人很消極、很負面的印象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ean Li

2.png
#緣不能只是等待
#佛法的三個層次信仰理解實踐
#法鼓全集_佛法的知見與修行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緣不能只是等待 聖嚴法師
    全站熱搜

    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