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和氣氣與人相處,平平安安日子好過。
祝福大家平安自在

目前分類:聖嚴法師 文章 (77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聖嚴法師法語】得失心不要太重
 

人生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痛苦的事,如果我們能夠做自己的主人,不論有錢也好,沒錢也好,都應該活得非常快樂。
如果你問我,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?我想第一個就是讓自己快樂,第二個則是讓其他的人也快樂。
 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不以正當的、正常的方式規畫人生,卻用投機取巧、走捷徑、抄小路的方法占便宜,得利益;自己不努力付出,卻希望坐享其成。凡此等與因果相違的都叫邪見。以非正規方式生活而追求刺激,戕害身心,對他人有所損害者,皆屬放蕩。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有福報,你是不是有能力賺錢,還得有相對的資源來配合;如果沒有,財神爺在你門口走過,你也只能乾瞪眼。與其立志賺一億,不如發願:盡一生心力,奉獻社會,救苦救難。人要認清什麼是人生真正重要的,不要花了一生的時間,其實只在追逐一隻無關緊要的電動假兔子。財富多少只是一個數字,是虛幻的安全感;人真正需要的安全感,並不一定能由金錢中得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回我走在路上,旁人提醒我「小心」,我心裡也自忖要小心,才有這個念頭,不知怎地,剎那間就摔了個跟斗。又如我上樓梯時,一定小心扶著扶手,但有一次腳踩住自己的僧袍邊襟,不小心跪跌了一下。又有一次我在路上見到對面駛來一輛機車,我連忙小心地閃到路邊,但還是被撞著左手,不僅手表及袖子破裂,還要被罵:「瞎了眼啦!你找死嘛!」算命的相士要你何年何月防水、防火、防盜、防血光、防破財,但這些凶險之事難道平常就不必防範嗎?那是天天要防,防不勝防的。

還有,過於依賴這種方術想趨吉避凶,做什麼事都要看日子、對方位,結果弄得自己緊張兮兮、疑神疑鬼,連帶也給身邊親朋造成不便,人際關係也就容易不和諧,實在是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。所以,時時小心是應該,因擔心而算命則不必。

不過命相不是一無可取,有些人知命之後,反而因為認命,心裡比較安定,知道一些人間常企盼的功名利祿今生沒份,那就安分守己,不作非分之想,這也算是心理治療的正面功能。但是有些不得志的人,如果完全依靠算命,恐怕有了機會,也不敢嘗試了!

問:這種事也很弔詭。例如有一本小說,書中女主角做人家的小老婆,她去算命,命相師說她就是這個命,她也就真的認命了。這也叫作算命的正面影響嗎?而且我知道許多外遇事件的女性第三者,都有類似的經驗。

答:這就要看命相師的道德了。

有道德的命相家,看到女性有這種可能,他不會說破;在事實未發生前,他會叮嚀女方要多讀書,增長智慧,感情的事不可太衝動等等,不會「鐵口直斷」對方會當小老婆。但是如果事情已經發生,那命相家說了無礙。在我看來,很多人願意當小老婆,是源頭帶來的,她明知不能登堂入室受人祝福,還是去做小老婆,那真像小青蛙碰到蛇,終究逃不過。除非當事人有了宗教信仰,理性轉強,依靠自己的心力加以改變。

問:算命是不是迷信呢?崇尚科學的人認為那是沒有科學依據,但命理界則說命理是一種統計學,很合乎科學。法師怎麼看待此事?

答:我不能說那是純迷信,它有它的道理,我們承認命理的存在,但不可以事事遷就它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2.png

#改造命運有良方
#命理的正思惟
#法鼓全集_歡喜看生死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問:一般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或因好奇,也可以去算命嗎?

答:還是少算為妙,不算最好。

先說一件有趣的事,命理專家也不見得算得出自己的命。

替我算過命的那位袁先生,他有一筆錢。在早年政府遷臺的時候,銀行制度尚未步上軌道,利息也低,他就把這筆錢放在一個同鄉的老和尚那裡,託老和尚幫忙,借給需要錢的信眾,替袁先生收較好的利息。

過了一、二年,袁先生收不到半分利息,連隻字片語也沒有。他急著跑去問老和尚,那筆錢利息狀況怎麼樣?

老和尚反問:「你有錢放在我這裡嗎?我拿你的錢做什麼?我收人家錢,那都是信徒布施的。」

「唉呀!你怎麼忘了,我真有筆錢寄放在你這裡。」

「有收據嗎?」

「我們這麼多年交情,我信任你呀,你又是個法師,不會騙我的。你糊塗了。」

「這麼一大筆錢,我要是真收下,怎麼會忘呢?我真沒拿你的錢,所以如果你說出去,別人也不信。」

後來,袁先生還是到處說老和尚吞了他的錢。有一次,兩人再見面,老和尚說:「你不是精於算命嗎?怎麼算不出來自己會破財呢?你不要再張揚這件事了,否則別人會認為你的招牌不靈了。」

那一年中秋,老和尚拿著一盒月餅去看袁先生,希望他消消氣。老和尚離去之後,袁先生難消心中氣憤,拿起那盒月餅往地上砸,想不到砸出一堆鈔票,他恍然大悟,才知道自己失禮,於是趕緊向老和尚道歉。

連命理專家都算不出自己要受此大玩笑,平常人何須算命?即使遭遇困難,也不必去算命,主要有兩個原因。首先,你很難知道命相師的為人如何,遇到品德高尚的命相師,他會鼓勵人要多積德、行善、充實自己,才能改變命運;如果遇到品德不好的命相師,他就叫你花錢改運。然而,命中的因果業報,豈是給錢改運,就可改變?再者,你也不知道他是否準確,若是不準固然冤枉,就算準確又如何?是福不是禍,是禍也躲不過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oyce Yang

3.png

#改造命運有良方
#命理的正思惟
#法鼓全集_歡喜看生死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雖有命理,但命理學卻不見得可靠,得看你的恆心和毅力。恆心、毅力表現在哪裡呢?表現在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」。大富大貴時,不驕奢淫逸;貧賤時也不灰心喪志,不論處境如何,都堅持下去,不斷地學習、奉獻。時過境遷,富貴貧賤也都有結束的時候,如果你心志堅定,那麼命理對你也莫可奈何,因為它操縱不了你。這就是改造命運的好方法。

人一出世,源頭雖已確定;但在人生過程中,每個當下,不管大小,你都會有收穫。因此我們雖不能改變已經確定的源頭,卻可以改變過程中的結果,每播下一粒新的生命種子,將來便有個新的、好的生命源頭。好比我們今天做的事(因),就成了明天的源頭(果);有時候,結果不會那麼快來,有的因果卻可能很快就成熟而呈現出來。假設我今天胡說一句話,報紙刊登出來,那我馬上有不好的結果和影響到未來的源頭;但今天做了一件好事,卻不一定在明天就享受到好果實。但是我相信這個好的結果會持續累積,甚至到死後的未來,它總是會在我的有生之年中呈現。

源頭,是命理中很重要的一環,但是一般命理學者卻極少考慮到這個重要的因素,反而將注意的焦點放在一個人生命的過程。他們可以告訴你,你的人格特質、家庭背景、未來運勢等等,卻無法告訴你,為什麼你會有這些特質?為什麼你會生在富貴之門或貧窮人家?命理專家不能解釋生命的源頭,其實,它是一個使命。從佛法來說,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,都帶著一個使命,你這一生就是要去實現這個使命。

問:為什麼出家人都成為法師了,還要去算命呢?

答:那時純粹是好玩而已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ean Li

2.png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青年之後,步入中年,法師覺得這一時期的人生,應該注意什麼?

答:就以我自己為例做說明吧!我少年出家,知道佛法的好處,就有振興佛教的心願。這個心願到了中年之後,才得以逐步實現。

問:過程中,法師是否曾經與多數人一樣,覺得夢想難以實現,或永遠達不到?

答:是的,但我從未放棄。

那個時代,社會頗動亂,我見到許多人徬徨無依。二次大戰結束後,社會漸漸安定,可是我一樣看到許多人活得不快樂,我想這是觀念問題。佛法可以導正偏差的觀念,所以我一直吸收、咀嚼佛法,也不斷嘗試把自己知道的佛法告訴別人。

這當然要憑藉傳播媒體的力量,我二十歲就寫文章,但影響力很小;到了二十五、六歲,幾乎覺得沒機會了。直到三十歲從軍中退伍再度出家,開始編佛教雜誌《人生》,接著到高雄美濃山中閉關,在沒有電話、電視,甚至沒有電燈的寺中禪坐,內省心性,察照自己內心深處的世界,堅定了信願。同時,書也一本本寫成。

那時候我已將近四十歲,海內外邀稿漸多,我的願望也慢慢實現,但還是很慢。譬如我三十五歲時(一九六五年)就完成《正信的佛教》一書,第一刷只印一千本;十年後,我從日本留學回來,那一千本還沒賣完。

當我的師父東初老人圓寂,我再從美國返國承接老人的遺志,弘揚佛法之後,《正信的佛教》就一版一版地印,流通於臺、新、越、香港、大陸,現在出版量已有兩百多萬本;而且也慢慢有人真的照我發表的「理念」去行事。依此可見,中壯年的年限很長,從三十到六十五歲,這是人生的黃金歲月,更應當不中斷地學習,還要努力充實自己,逐漸地發揮影響力。

在此時期,我離開較單純的學院環境,進入社會之後,因為因緣具備,很多事情聚集而來。其中有逆緣,有順緣。重要的是,我絕不因逆緣而放棄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Kevin Jan

2.png

#中年人需有逆風毅力
#人生三部曲
#法鼓全集_歡喜看生死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只知道努力付出、奉獻、實踐、盡責,就像俗語所說的「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」,結果沒預期得到的東西反而得到了,而且是得來毫不費工夫。這就是菩薩精神,也是解脫的快樂。

盡責任就是默默耕耘,至於會有什麼收穫,自然「老天有眼」。所謂「老天」,其實就是「因果循環」,如果我們付出的多,卻得到的少,就表示因緣尚未成熟,那就繼續努力吧!所謂「水到渠成」,水總是會來的,如果水還沒有來,就表示目前時機未到,那就再慢慢地挖地、開渠。如果能這樣想,得到成果時既不覺得意外,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。如果沒有得到,也會知道是因緣還未成熟,而不會感到氣餒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如果我們能不為追求任何目的,只為奉獻而奉獻,這種精神本身,就能為自己帶來解脫的快樂。

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,多半來自偉人們「為奉獻而奉獻」的精神,才能獲得後世對他們的歌頌和讚歎,但如果他們當初僅僅是為了自私的目的而努力,我相信他們也不會成功的。

總之,只要一件事情是自己樂意做的,而且別人讓我們有機會奉獻,我們就能夠在其中得到快樂。所以,我們不要認為菩薩道的解脫之樂,一定要在解脫以後才享受得到,在還沒有解脫以前,做了多少,就能享受多少快樂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ean Li

2.png

#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
#得到真正的快樂
#法鼓全集_真正的快樂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當攝念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聖嚴法師 發現不足,包容別人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佛教的立場而言,「解脫樂」才是究竟的快樂,而追求解脫樂的唯一道路,就是行菩薩道。然而,很多人把行菩薩道看得非常高深莫測,認為自己的層次很低,根本達不到菩薩的標準。因此,他們遇到我時總是說:「師父,因為您的修行境界已經很高了,所以才能行菩薩道!」

其實我也是普通人,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,行菩薩道並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,而且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在空口說白話或是高談闊論。事實上,每個人只要願意嘗試,也很容易做得到,而且能做到多少,就得到多少快樂。

解脫的快樂並不一定要等到徹底解脫時才能得到,只要朝著這個方向走,每走一步就會有走一步的快樂,而且一點都不是勉強得來的。例如,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分,而且通常都身兼數職、具有很多身分,只要我們能夠負擔起各方面的責任,盡好自己的職責,就能品嘗到解脫的滋味。

這是因為當我們做事時,如果能抱著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的態度,一心只是為了把工作做好而盡責、盡心,絲毫沒有想到背後的目的,就能夠無私地付出,並體會到快樂。否則,如果總是為了特定的目的才想要奉獻、付出,就很容易陷入等待、期望之中,心裡老是想:「我付出這麼多,而上司從未考慮提高我的待遇和陞遷!為什麼這麼不公平?」情緒反而會因此起伏不定,痛苦不已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3.png

#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
#得到真正的快樂
#法鼓全集_真正的快樂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於成功不用太得意,若是失敗也不用太悲傷。不過,還是要加上自己的努力,因為不努力,因果的「因」就沒有了。只要盡力了,主觀的條件具備,即使付出後,客觀的條件沒辦法配合,還是能心安理得,這即是「因緣論」。

所謂「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」,但是否一定是這樣呢?不一定。種瓜不一定得瓜、種豆不一定得豆,如果天不下雨,農作物就乾死了;但若是老是下雨,農作物也會淹死,變成種瓜不得瓜、種豆不得豆。那麼不種瓜、不種豆,是不是可以得到瓜、得到豆呢?當然更加得不到。所以在因緣中,自己所能掌握的「因」必須先具備。

有的人面對因果,是用等待的態度,心裡想著:「我的因緣還沒有成熟,所以我在等!」因緣是要自己主動去掌握,不是被動等待,必須加強「因」的部分。無論在什麼情況下,要能夠先把自己的「因」準備好,然後待「緣」。當然,緣也要我們主動促成其事,緣不是被動等待的,如果條件不夠,就要想辦法加強,那麼緣也就會成熟了。所以「因緣」這兩個字,因就是「因」,緣有時候也是「因」,要自己去努力促使它成熟。

因是主觀的,緣是客觀的。緣不一定是助緣,有些是逆緣。緣是自己控制不了的,我們只能夠從因著手,充分準備。順緣來了,當然好歡喜,但是有時順緣卻可能變成逆緣,這就是因緣不可思議。為何順緣會變成逆緣?順緣來的時候,它本意沒有要變成逆緣,但卻成了逆緣,連緣本身也沒辦法控制。然而,修行會讓我們的頭腦出現正面念頭,如果不修行,頭腦裡出現的負面念頭,就會把許多順緣變成逆緣。佛法所講的第二個層次,是從理論到理解,然後加強我們人生觀的正面性、正確性,這樣才能掃除佛教一向給人很消極、很負面的印象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ean Li

2.png
#緣不能只是等待
#佛法的三個層次信仰理解實踐
#法鼓全集_佛法的知見與修行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因」是主觀的條件,「緣」是客觀的條件,有了正確的因,又有足夠的緣,就會成功。每人皆可依各自的努力,來培養主觀的條件,但仍需要有客觀形勢的助「緣」來配合,才能成功。個人的才能和努力是絕對需要的,但不是只憑個人的才能和努力就夠的,例如:紅花需要綠葉來映襯一樣,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又如:有些人才能很高,人品也不錯,但是命運多舛,眼見升遷的機運來臨,偏偏又碰上個「程咬金」,或出現了意外的情況,陰錯陽差,那個機運,便讓他人捷足先登。也許那個人的才幹和人品,遠不如己,也是無可奈何,於是憤恨、不平、牢騷滿腹,埋怨「老天無眼」。而新上任的長官,明知你心有不服,卻又對你說:「對不起,我沒有想要搶你的位子,而是奉命;我的才能也許不如你,只是我的命運比你好,所以委屈你了。」諸位同學,如果是你遇上了這種情況,應該要如何自處呢?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兩天前有一位患了絕症的居士來農禪寺,問我怎麼辦?他已沮喪、消極到不想活,問我是不是早一點「安樂死」好。他認為既然是絕症,已非死不可,多活幾天、少活幾天都一樣,為什麼還要活下去受病痛的煎熬?

我說:「你沒有權利叫你自己不活,也沒有權利一定要活多久,你要順從因緣。能夠活而不活,是錯的;已經沒有辦法活下去還非要活下去,也是不可能。所以只要能夠活,即使剩下最後一口氣,你還是要珍惜你活的責任。」

我還遇到一個情況,有一位一百零一歲的老人在醫院的加護病房住了很久,他的女兒問我:「師父,我的爸爸在加護病房已經很久了,靠機械幫助他維持生命,我們全家都受不了了,如果我的爸爸還活下去,我們全家都會被拖垮,該怎麼辦?」

我說:「順其自然吧!自然是最好的,不要不自然,否則,病人及家屬都受痛苦啊!」

她說:「師父,這樣我們不是殺了他嗎?」

我說:「我沒有叫你們殺他。能夠用醫療治得好就治,可是現在他用機械呼吸,用注射補充養分,這已經不是自然了。」

類似這種情形有人問我,我通常都回答一句話:「自然是最好的。」這就是平常心。我沒有權利替他的家人主張怎麼辦,他的家人應該自己決定,帶一點點勉強是可以的,若太勉強就離平常心遠了,會造成太多的痛苦。

昨天還有人問我:「師父,您死了以後,法鼓山怎麼安排?」

我說:「安排什麼?」

他說:「你要寫遺囑啊。」

我說:「寫遺囑給誰?」

他說:「總要有一個交代啊!」

我說:「我還沒死啊!」

法鼓山已經在建設了,如果我今天就死了,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,但是法鼓山的理念照常會有人推動。佛陀涅槃後留下遺教,並未處理什麼遺產,所以我也會以平常心來處理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ean Li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我們雖然不能夠一下子從凡夫所講的平常心,一路到達佛果層次的平常心,但是如果我們在觀念上能夠認識並且接受這個理論,那麼我們即使遇到了世相的衝擊,不管是好是壞,都能夠以平常心來面對、接受,同時平安度過,便是能夠全身而退,也能夠心平氣和的修行方法;能夠心平氣和,就能不計得失,那便是真正的智者。

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,是生活得最愉快、最豐富,也是最懂得生活的人,所以也是有大福報的人。具備智慧的人一定有福報,一般人以為有財產、地位、名望、權力的人,才是有大福報,其實有智慧才真有大福報,沒有智慧的福報,足以使人痛苦、煩惱,所以沒有煩惱就是大福報。

由於沒有煩惱,他可以自由運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,包括物質的與精神的,造福眾生,這是最大的福報。許多沒有智慧的人,雖有兒女、產業、地位、權力,卻是生活得相當痛苦;這種人是在受苦報,而不是在享福報。

若是有智慧,能夠運用在生活中,那麼就會時時過得很愉快。如果沒有智慧,就時時過得很痛苦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ean Li

1.png

#福與慧
#平常心
#法鼓全集_動靜皆自在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何謂實踐?第一就是身口意的三種行為,不會為自己帶來困擾,也不會讓他人受到傷害。第二是用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,來幫助他人,至少你們的家庭,因你個人的努力,而使得家庭和諧、快樂、幸福、安定;家庭如此,那麼你身處的社會及工作崗位上相關之人,必定也是和諧的。

幫助人必須不以自我為立場,而以他人之需要為原則,並且用佛法的觀點來做判斷,這樣幫助人才比較可靠。否則,往往會適得其反,幫助人好像是在控制人、教訓人,使得被幫助的人感到痛苦。中國人有好客的習慣,請人吃飯時,不管客人的食量如何,會不斷地把菜堆給客人吃,被請的客人不吃掉不好意思,吃掉它又很痛苦。因此,如何能將他人真正的需求,恰到好處地給他,這就需要有智慧了。

自利利他的實踐是很容易的,如何將佛法中的智慧用在日常生活中呢?可以用看佛書、誦經、念佛、打坐等修行的方法,使我們的智慧增長。

1.看佛書送佛書:很多人無法直接接觸到講佛法的法師或居士們,他們只有透過文字,增長觀念的正確性,而得到佛法的好處,接受到佛的智慧。譬如說,黃果天居士開了一個佛教圖書館,也送了很多的佛書與人結緣;實際上,他就是在將佛的智慧送給需要的人。

2.誦經:等於是代佛說法。誦經並不需要去理解經文,而是因為念經文把心安定下來,達到安心的作用。而且,靈界的眾生,因為聽到誦經,讓他們得到佛法,靈體得到安慰後,也能將心安定下來;甚至,會來護持念經的人,這就是誦經的好處及功德。

3.念佛:佛號本身就是代表佛的精神及力量,它為我們帶來安定、安全、希望。同時,念佛之人有一種願望,希望求得什麼或避免什麼;念佛念到心清淨時,就會開智慧,自然容易得到感應。如果養成念佛菩薩聖號的習慣,遇到災難時也能靜下心來安心念佛,所受的災難自然會減輕,而逢凶化吉的機率相對也會提高。同時也能以念佛功德,迴向親友及一切眾生,這便是助念了。

4.打坐:打坐的時間較長,最好有人指導,否則,會因心理、生理上產生幻景、幻覺的反應現象時,不知如何處理而增加麻煩。正確的打坐,能夠使心安靜,了解自己心理的活動,對自己所做的判斷正確。因此,打坐再加上佛法觀念的指導,能夠產生禪定和智慧的功能,這時候,慈悲心也會增長。

今天的社會,需要的是什麼?是安定的力量。而安定社會,是需要從安定人心做起;安心,必須用佛法的觀念、佛法的信心、佛法的實踐,如此,社會自然也會安定了,世界自然也就和平了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2.png

#佛法的實踐層面
#佛法在日常生活中
#法鼓全集_佛法的知見與修行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就因為無常,所以一切現象隨時隨地可以變更。事實上,環境在變,自己也在變,任何情況都在瞬息變化之中;我們應當掌握無常的事實,適應無常的現象。

禪法教我們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。成佛是人人都可能的事,因此而說人人皆有佛性,不管什麼時候,佛性都跟我們在一起。我們下地獄,它也跟著下地獄;我們上天堂,它也跟著上天堂;我們到極樂世界,它也跟我們到極樂世界。無論我們處在什麼情況,佛性都跟我們在一起,佛性是恆常不變的。因此就有人執著一個永恆的、不變的佛性,認為到最後一定有一個佛性是屬於自己的。可是《心經》說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物質現象的色法,經常在變化,所以也等於空,色與空這兩者,既非有亦非無。

佛性即是空性,故其本身即常、即無常,空性不變故常,空不異色故無常,佛性不離一切變動不已的現象,並非在我們的身心現象之外,另有一個具體的東西叫佛性。從佛性不離現象上看,佛性是無常的,從佛性處處都在、永遠都在看來,佛性是常的;所以佛性本身是常,又是無常。

至於佛陀,是活活潑潑的一個人,只是不動情緒、沒有煩惱,他的智慧能夠適應所有眾生的情況,他的慈悲能給予眾生救濟和幫助。

因此有人問,如果佛性無常,那麼佛也無常了?

是。佛的法身不離無常的一切現象,佛是在無常現象之中處處都在、永遠都在,所以無常即是恆常。

我們的心能不能體會「無常就是常,常就是無常」呢?

可以。當我們執著的心和情緒化的煩惱淡化、淨化之後,就可以體會,在無常之中就是永恆的存在。永恆不離無常,無常與永恆的常,是同一個東西,這就是《維摩經》講的「不二」,即超越無常與常。

所以平常心之中有幾個層次:常,無常,反過來還是常,然後依舊是無常;常和無常之間是平行的,不是對立的,所以說「常與無常不二」;「不二」才是真正的平常,它是平等的、平衡的、永遠普遍的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1.png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個禪者的生活態度、人生觀,是灑脫自在,
當機立斷,隨時放下,隨時提起;隨時提起,隨時放下。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【不離煩惱,也不起煩惱】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人的一生之中,所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:沒有錢的時候求財,沒有名的時候求名,沒有地位的時候求地位,沒有孩子的人求子嗣;還沒有結婚的人,就希望求得美嬌娘或如意郎君。此外,世界上還有很多宗教、神明,專門標榜「有求必應」,當有人覺得內心不平安,就會抽籤問卜、祈願平安,這也是一種祈求。如此看來,一無所求的人其實很少。
在這些祈求之中,有些合理、有些不合理。有些人求人、求神,當然也有求佛菩薩的,但都不一定想求就可以求得到。如果是合理的追求當然不為過,例如健康、長壽、平安、學問、功名等,都是人人想要的,並沒有什麼不好,如果能夠如願以償,當然很歡喜。但是,在這個世界上,不可能事事都如你所願,有些過分的奢求根本不可能實現,只會帶來痛苦。例如,有些年紀很大的人生了重病,或是已經患了不治之症,還祈求神明保佑自己不會死,這種虛妄的執著與期待,就是痛苦的根源。所以,很多人都飽受求而不得的痛苦,也就是佛法所說的「八苦」之一:求不得苦。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