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如果你的因緣成熟,或者遇到了高明的禪師,在他的悉心督促之下,進入禪門,也不困難,他會採用種種使你看來似乎違背常情常理的態度、動作、語言,作旁敲側擊的引導,使你很快地達成進門的目的。當這位禪師告訴你,你已進門的時候,你才發覺,禪是無門可入的,未入之前不見門在何處,進入之後,門也並不存在,否則便有內外之分及迷悟之別了,若有分別,仍不是禪。
在第二階段時,雖已覺得我是不存在的,宇宙本體或最高的真理,仍是存在的;雖然承認,一切差別的現象,不過是宇宙本體或最高的真理的衍生,內在的本體和外在的現象,仍是對立的,除非等到一切現象的差別,全部消失而回歸於真理或天國之時,才是絕對的和平及統一之外,當現象界還在活動著的時日,矛盾和憂患、痛苦與罪惡,仍是免不掉的,所以哲學家和宗教家,雖見到了本體的寧靜,卻無法驅除現象的混亂。
進入了禪境的人,所見的本體和現象,不是兩樣對立的東西,甚至也不能用同一隻手的手背和手掌來作比喻。這因為現象的本身,就是本體那個東西,離開現象,並不另有本體可求,本體的實在,即在於現象的不實在之中;現象是變幻不已的,沒有常態的,這就是真理。當你體驗到了現象不是實在的東西之時,你便從現象造成的一切的人我、是非的觀念,以及貪欲、忿恨、憂慮、驕慢等的煩惱心中得到解放。
你不必追求寧靜和清淨,也不必厭惡煩惱與雜穢。你雖生活在現實的環境之中,任何環境,對你而言,無處不即是清淨的佛土,未悟的人看你,你是平常的人,你看平常的人,則無一不與諸佛相同。你自覺你的自性與諸佛的自性一樣,佛的自性普遍於時空,所以你會不期然而然地運用你的智能和財力,普施於一切處、一切時的一切眾生。
這是我向你透露了一點進入了禪的悟境之後的心境,也是從小我而到無我的修行過程。不過,最初開悟而進入禪境的人,在禪境的歷程上,尚在起步的階段,好像一個從未喝過葡萄酒的人,初嚐一口,他就知道葡萄酒的滋味是什麼了,喝過之後,葡萄酒不會永遠留在他的口中。禪的目的,不是教你淺嚐一口即止,而是要你把整個生命,與葡萄酒融合為一,乃至忘卻了你或葡萄酒的存在為止。因此,初入禪境,不過是初嚐一口無我的葡萄酒而已,嚐到一口無我的滋味之後,還有多少路程要走?尚有怎樣的景色可見?如有機會?下次再告訴你吧!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1.png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恆毅力  的頭像
    恆毅力

    佛法的智慧,用感恩的心去學習

    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