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和氣氣與人相處,平平安安日子好過。
祝福大家平安自在

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:痛是身體上的,苦則是精神上的。身體上的「痛」,在活著的時候無法解脫,但只要等到死亡、肉體消失之後,痛也就不存在了;「苦」則是永遠的,因為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負擔,如果在精神上放不下,即使死亡之後,都不得解脫。而且,當我們的心苦到極點時,往往也會引起身體上痛的感受,例如有時我們會說「心好痛」,但實際上,此時是因為太傷心、放不下,情緒上愁苦的感受太強烈了,才會使人覺得「心如刀割」,痛到無法承受,但其實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苦。

然而,如果自己的辛苦有所報償、回饋,就會覺得很安慰,即使歷經千辛萬苦、受盡煎熬,等到苦盡甘來、享受成果時,仍然會樂在其中。由此可見,當感覺不自在時,就會覺得苦;對於未來抱著希望時,就又不苦了。所以,「苦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感受,而會隨著外在環境不斷地轉變。

因此,如果我們的心能夠時時刻刻提得起、放得下,隨時隨地面對現實、處理現狀,而不恐懼、不逃避,看到什麼就是什麼、該怎麼做就怎麼做,盡心盡力處理之後,又能夠不在乎結果,就能保持心情的平靜,不再受苦了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6.png

#痛並不等於苦
#你快樂嗎
#法鼓全集_真正的快樂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曾經有一位老和尚罹患癌症,躺在病床上發出陣陣呻吟。徒弟好奇地問他:「您不是說四大皆空嗎?怎麼還會覺得痛呢?」老法師回答:「空就是空,痛就是痛啊!」的確,即使是一位修行多年的老和尚,仍然會有肉體上的病痛。

一般人常把「痛苦」連在一起講,分不清「痛」與「苦」的區別,多半認為痛就是苦、苦也一定會痛,把兩者混為一談,事實上,它們有極大的不同。

「痛」是肉體上的,例如當身體受到種種折磨、傷害,或是被東西打到、撞到時,神經一定會感覺到疼痛,這是人體的正常現象,否則就不是人類,而是植物、礦物了。根據歷史記載,釋迦牟尼佛也有肚子痛、背痛的時候,這表示成了佛的人,身體還是一樣會有疼痛的感覺。但是佛的心裡不會覺得苦,苦是精神、心理上的。

「苦」有很多類型,例如「生老病死」苦:對「生」的貪戀、執著,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事;看到自己隨著時光流逝而年「老」力衰、疾「病」叢生,心裡卻有所不願,也不甘心承受時,就會覺得苦;或是當一個人面臨「死」亡,無論是自己或是親人過世,心裡都會遭遇很大的衝擊而無法接受,這些都是苦。

除了生老病死之外,還有希望得到某種東西卻得不到的「求不得苦」,以及由人際關係所帶來的「愛別離苦」與「怨憎會苦」——無法與親愛的人相聚在一起,卻捨不得分離;或是放不下與怨家的仇隙,卻偏偏時常與怨家相遇。除此之外,像憂愁、恐懼、嫉妒、憎恨、懷疑等負面情緒,都會讓我們感受到人生是苦的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詹明峰

5.png

#痛並不等於苦
#你快樂嗎
#法鼓全集_真正的快樂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三)心無所求便開悟

大珠慧海禪師求見馬祖道一時,馬祖問他:「從何處來?」

答說:「越州大雲寺來。」

「來此擬須何事?」

「來求佛法。」

馬祖說:「自家寶藏不顧,拋家散走作什麼?我這裡一物也無,求什麼佛法?」

慧海作禮又問:「阿那個是慧海自家寶藏?」

馬祖說:「即今問我者,是汝寶藏,一切具足,更無欠少,使用自在,何假向外求覓?」師於言下自識本心。

(四)不汙染即開悟

南嶽懷讓參六祖經八載,忽然有悟,乃白祖曰:「某甲有個會處。」

祖曰:「作麼生?」

曰:「說似一物即不中!」

祖問:「還假修證否?」

曰:「修證則不無,汙染即不得。」

祖曰:「祇此不汙染,諸佛之所護念。」

在禪門中,類似的公案很多,有的須經過長期的苦修,仍是不得力,卻往往在不經意的剎那,因為聽到一句毫不相干的話,或是見到一個完全沒有意義的動作,突然開悟了。所以,擊竹、渡水、看花,都可以開悟,聞雷鳴、受喝斥,乃至聞青蛙入水聲,都可以悟道。

例如:古代有一位靈雲禪師,是見到桃花怒放而開悟的,另有一位禪師是在掃地之際,聽到飛石擊竿的聲音悟道。至於我的師祖虛雲老和尚則是在接熱開水之際,因茶杯摔落地而覺虛空粉碎,大地平沉。也有一位禪師在經過多年的修行還沒有見性,一天清晨,在起床的時候,不小心讓鼻頭撞到了門框,因為突如其來的劇痛,使他不覺失聲大叫說:「哇!原來鼻子是向下長的!」當下,他開悟了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詹明峰

4.png

#禪宗如何開悟
#禪的修行與證悟
#法鼓全集_動靜皆自在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一)無心可安即可開悟

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:禪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請法云:「諸佛法印,可得聞乎?」

達摩云:「諸佛法印,匪從人得。」

慧可說:「我心未寧,乞師與安。」

達摩說:「將心來與汝安。」

慧可遍尋不見心,便說:「覓心了不可得。」

達摩說:「我與汝安心竟。」

諸位也可以參一參這種安心之法,先把身體坐直,輕輕靠著椅背,將全身肌肉放鬆,臉部放鬆,眼球放鬆,頭腦也跟著放鬆。

然後注意你的心在想什麼?能否不想?不想的時候,你的心在哪裡?正在做什麼?是不是還有一個「心」呢?如果沒有了心,不就成了死人;若還有心,便是妄念。

無心不是死亡,有心不是妄念,不生亦不滅,才是安心。如果大家全都同慧可一樣,覓取不寧的妄想心而了不可得,那就是開悟了。儘管這不是那麼容易,但是經由不斷地練習,人人都可能從分別執著的不寧心,逐漸到達沒有分別執著的無心。

(二)心無所住便開悟

中國禪宗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祖師,是第六祖惠能大師,他是聽到《金剛經》裡的一句話而豁然開悟的。這一句話是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意思是說心已經沒有了分別和執著,但仍有其隨緣度化的作用。

惠能了悟一切萬法不離清淨的自性,未悟時以萬法為煩惱的淵藪,悟後則以萬法為行道的工具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3.png

#禪宗如何開悟
#禪的修行與證悟
#法鼓全集_動靜皆自在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二層,持名念佛時,只要心與佛的願相應,如《觀無量壽經》裡說的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,你的心就具足阿彌陀佛的一切福德莊嚴。

在密教有所謂的本尊法,即修某一種本尊的法而得成就,譬如有人修文殊法得成就,有的人則是修彌勒法、觀音法或彌陀法得成就。所謂得成就就是與本尊相應,能與本尊相應,自己的功德就與本尊相同。本尊的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,自己雖然還是普通的凡夫,可是這條橋樑已經接通,你的功德跟他的功德是相通的,這就是所謂不可思議。

你們念一句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功德你都具足。這不稀奇,據《華嚴經.如來出現品》,釋迦牟尼佛成佛時即說:「無一眾生,而不具有如來智慧。」所有一切眾生都具備如來的智慧德相,接著他又講:「但以妄想顛倒執著,而不證得。」可惜這些眾生因為妄想執著,而不知道自己具備了如來的智慧德相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2.png

#阿彌陀佛之不可思議功德
#勸歎
#流通分
#阿彌陀經講記
#法鼓全集_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接下來進入流通分,流通分又分成勸歎與勸願。

(一)勸歎

勸歎是告訴大家,除了釋迦牟尼佛外,還有十方世界所有諸佛都在讚歎阿彌陀佛,經中分別舉出了東西南北上下六方的佛。

舍利弗,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。

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,根據蕅益大師的說法,有兩層意思:一個是指它的功能,一個是說,只要我們念阿彌陀佛,就等於與阿彌陀佛在一起。

第一層,阿彌陀佛的功能有五項,第一橫超三界。通常修難行道一定要從四聖諦、四念處、三十七道品慢慢地斷煩惱,才能出三界,也就是說,要一界一界地出離,就像一根竹竿,是一節一節地破到頂,這叫作豎出三界。但是淨土法門不需要一節一節地往上破,而是直接從旁邊打一個洞就出去了,因此叫作橫超三界。

第二橫具四土,意思是西方極樂世界含有四種淨土,不是說到了一個淨土以後再換一個淨土。譬如修難行道的聲聞法,如果修到了第三果還沒有出三界,往生時要先到色界的五淨居天。但是過了三果而到四果時,就要進入另外一個土,即方便有餘土或實報莊嚴土,因為淨居天還是在凡聖同居土。

第三持名念佛,不需要再從不淨觀、數息觀等五停心觀開始,也不需要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,不需要再這麼辛辛苦苦地觀。很多人要觀都觀不成,但念佛一下子就能得念佛三昧,實在太不可思議了。

第四是只要七天就一定可以往生,不需要再修三大阿僧祇劫,三生六十劫或四生一百劫。修二乘的聖人七天一心不亂,如果是理一心不亂,就已經出三界了。得理一心不亂,就是見法性、見法性身,已經可以見實報莊嚴土。

第五是只要念一尊阿彌陀佛的名號,就可以得到無量無數十方諸佛加持、護念;念一佛等於念到了無量佛,這功德有多大。

文/聖嚴法師 圖/Jane Wu

1.png

#阿彌陀佛之不可思議功德
#勸歎
#流通分
#阿彌陀經講記
#法鼓全集_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
#法鼓山傳燈院
#禪修
#佛法
#聖嚴法師
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積極人生,謙虛滿分;自我越大,不安越多。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除了一至七日念佛,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《無量壽經》和《觀無量壽經》還說到另外的方便法門,就是臨終十念。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願文甚至說,只要有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,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而《法華經》也說:「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。」而且不管是稱哪一尊佛,都必定成佛。所以,臨命終時能夠自己念佛當然很好,如果不能,只要有人告訴他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,只要他聽到了阿彌陀佛的佛號,也一定可以往生。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聞說阿彌陀佛,執持名號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舍利弗,我見是利,故說此言,若有眾生聞是說者,應當發願生彼國土。」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
文章標籤

恆毅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